吃什麼會產生大腸癌?大腸癌前兆有哪些?預防及治療方式有哪些?

圖片來源:pixabay

大腸癌前兆與症狀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不容易發現。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1. 血便
不只是痔瘡會有血便,大腸癌可能也會排出深紅或黑色糞便,這就是直腸出血的徵兆,民眾千萬別輕忽,請儘速就醫診治。

2. 排便習慣改變
因著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的不同,排便次數也會有所不同,但要注意大腸息肉癌化後的影響,因為大腸無法再有效吸收水分、排除廢物,所以以下排便問題亦會出現:

超過三天沒排便
血便
腹部疼痛
無法放屁
突然無法控制要排便
大便有黏液和膿
大便呈水狀或類似腹瀉超過一天
糞便呈鉛筆狀超過一週
(同場加映: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等於大腸癌、一定要作大腸鏡)

3. 腹部疼痛及痙攣
因為大腸位在腹部,所以只要出現腸阻塞(Bowel obstruction)就會有排氣困難的問題,包括像脹氣及腹部痙攣。或許對有痔瘡或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人來說,腹部疼痛很常發生,但若是最近才開始,且每次都持續很久,就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了。(同場加映: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4. 疲勞
如果你發覺即使有好的睡眠,身體還是很疲勞,這就是醫學上所稱的慢性疲勞,在大腸癌患者身上的慢性疲勞,很可能是癌細胞將身體能量消耗的結果。此外,血便所造成的失血也會導致疲勞,加上體重減輕和排便習慣改變,無力感亦會隨之產生。

5. 體重無故減輕
癌症往往會造成突然體重減輕,大腸癌也不例外,舉例來說,六個月之內無故掉了約五公斤,就必須特別留意,其中有以下四個因素:

癌細胞消耗了身體能量。
免疫系統在對抗癌細胞時消耗了能量。
癌細胞改變了食物轉換能量的過程。
腸阻塞改變排便習慣,間接造成體重減輕。

哪些人是大腸癌風險族群?

陳一毅醫師表示,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常見如家族史,也就是只若父母或兄弟姊妹中有大腸癌、多發性息肉症等腸道疾病,自己便要多加留心。而有大腸息肉、發炎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相關病史者也需多加留意,這些也都在高風險名單之中。另外酗酒、抽菸等也在高風險名單中,特別是抽菸本就被公認為各種疾病、癌症等的常見主因之一。除此之外年齡也會是個重要的因素,據統計通常年紀較長者罹患大腸癌的機會也相對較高,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改變,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也有逐漸下修的趨勢,陳一毅醫師就表示曾經看過27歲發現大腸癌的患者,該名患者有肥胖的情形。是的,肥胖者也是其中一個高風險族群,且飲食長期偏好紅肉者也在其中。

吃什麼會產生大腸癌?大腸癌前兆有哪些?預防及治療方式有哪些?

如何防範大腸癌?

在預防方面,陳一毅醫師建議民眾平時除了避免過胖、菸酒外,應多吃深綠色蔬菜、補充膳食纖維、Omega-3脂肪酸等營養,並盡量避免加工食品,以白肉取代紅肉。醫師表示,許多研究發現,飲食上多以白肉為主的人會比長期吃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機率減少10~12%左右,而平時飲食習慣就多以蔬果為主的人又會再減少15%左右。至於運動醫師則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即便是快走也好,不論如何都應保持運動的習慣,以利腸道蠕動維持在正常狀態,讓排便順利,更助於防範大腸癌。

除了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外,陳一毅醫師也建議民眾應定期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50歲至74歲有健保給付可多加運用,另外也可以做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及大腸鏡等檢查。在這些檢查項目中,大腸鏡雖無健保給付,但是準確度最高的,可列入考量之中,但不論是那一種都應做個檢查並視情況確實追蹤,以確保健康。

吃什麼會產生大腸癌?大腸癌前兆有哪些?預防及治療方式有哪些?

大腸癌治療前的準備與飲食調整

在進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前,要先準備好身體的狀況,一般會從下列兩方面做營養調整:

調整飲食和營養: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為體重突然減輕,所以會有營養不良的風險,患者通常需要遵照專業營養師的飲食守則進食,並務必避開高風險食物。(推薦閱讀:這些症狀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改善從營養著手)

改善貧血:多數大腸直腸癌患者都會有貧血及低鐵質的狀況,按照專業醫師的診斷,患者可能要服用能增加鐵質和血量的藥物或注射劑。

高糖分食物
高飽和脂肪
油炸食物
碳酸飲料
咖啡因
酒精
醃製及加工肉類

預防大腸癌可以怎麼做?

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究竟要如何避免息肉的增生與病變,良好的生活型態將是首要課題。

首先,必須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取加工紅肉、油炸燒烤類,一般民眾可以遵照「蔬果彩虹579」原則,均衡攝取各色與足量的蔬果,兒童一天至少要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研究顯示,飲食中含有足量的蔬果,可降低20%大腸癌發生率。

而長時間久坐是大多上班族的常態,所以運動習慣非常重要!可以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為基準,運動不但能增進腸道蠕動,更可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之致癌物,維持腸道健康。

定期篩檢很重要!

最後,別忘了的定期篩檢的重要性,一般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五年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若自身曾得過息肉、大腸腺瘤,或一等親曾罹患結腸癌或息肉的危險群,檢查年齡應提前到40歲,除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外,約3-5年做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才能保障自身的腸道健康。

大腸癌發生位置

吃什麼會產生大腸癌?大腸癌前兆有哪些?預防及治療方式有哪些?

1.近端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大腸癌發生在近端結腸右側,症狀主要有疲倦、貧血、腹瀉、腹部腫塊等。

2.遠端結腸(乙狀結腸):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大腸癌發生在遠端左側,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腹痛等等,上述這些症狀可能是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所致。

3.直腸:發生在直腸位置的癌症稱為直腸癌,症狀包括排便急迫感(急欲排便卻又解不乾淨)、排便帶血或黏液、排便不完全感等等。

參考來源


到訪人數:(113)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