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前,阿斗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 孔明才明白他不是真傻 甚至有可能是裝出來的

全圖翻拍自戲劇片段!

說起「扶不起的阿斗」,就仿佛給人打上了「無能、昏庸」的標籤。

而這典故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後主劉禪,也在眾多文學影視作品中,被塑造成一個安於享樂胸無大志的君主。

要說千古君臣,莫過於劉備與諸葛亮。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先有袁紹動亂,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東吳富庶又自成一派。

作為漢室後代的劉備,便一直想從這樣割據的局面中興復漢室。

在有了張飛、關羽等義氣威武的兄弟後,諸葛亮的出現則讓他如虎添翼,成功建立一方勢力,讓天下成為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他之所以能夠請到諸葛亮這樣光風霽月的謀士出山,全憑的是他的滿腔誠意與胸中大志。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流傳了千百年。

哪怕是現在看來,當時已經隱隱形成自己的小勢力的一位首領,竟然能夠對一個尚無任何建樹的謀士如此以誠相待。也難怪這份誠心會打動諸葛亮,讓他決意與劉備一起光復漢室,成就偉業。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建議劉備以蜀地為中心,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個絕佳的選址也讓蜀漢能夠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根本。

可以說諸葛亮這一生,的確是為了劉備的志向而鞠躬盡瘁。

但或許上天註定,終究是要有遺憾的,曾經三顧茅廬的劉備在相繼失去了關羽、張飛這對結拜兄弟後,身體的狀況也每況愈下。

大敗於東吳之後,劉備終於油盡燈枯。

通俗一點翻譯過來,劉備便是告訴諸葛亮,如果他的兒子劉禪有才能的話,就請諸葛亮繼續輔佐他;

如果劉禪並不能承擔大任,那麼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替他延續蜀漢的未來。

而不管這句話是劉備出自內心的託付,還是別有用心的敲打,無論後主劉禪是怎樣的資質平平,諸葛亮都從未有過僭越之心

諸葛亮的才智無雙,更襯得劉禪貪圖享樂沉迷聲色,可直到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劉禪其實並不傻。

劉備病逝那一年,劉禪已經17歲了。

相比於歷史上許多少年君王,劉禪無論怎麼說都應該更加成熟。

可是劉禪依舊像個不知事的孩子一樣,許多事都要諸葛亮替他決策。

彼時諸葛亮已經年邁,連年的北伐耗盡了他的心血,劉禪守在他的床前,問了他這樣一句話。

「相父百年之後,子嗣應該如何安排?」

這一句話,竟令諸葛亮目光顫動,多年以來,他一直以為劉禪雖然不具才能,但是依然稚氣未脫。

可是這一句話,卻打破了諸葛亮一直以來對他的印象。

劉禪或許真的像劉備囑咐的那樣,將諸葛亮作為自己的父親一樣信任尊敬,可是對於諸葛亮的後人是否會造反這件事,劉禪這個問題則表明了他的擔憂。

可是,面對這樣一個劉禪,諸葛亮在震驚之餘,想必是帶著欣慰的。

劉禪雖好色貪樂,但是本質也算純良,只是長久在政治上並無什麼建樹。所幸有諸葛亮在側,為他安排好一切。

他又事事聽相父的,諸葛亮所寫《出師表》中所提及的人物,劉禪也全部啟用,這才穩住了蜀漢的政局。

那麼諸葛亮離開之後呢?

沒有了諸葛亮的劉禪,如果沒有心計的話,還要怎樣守住蜀漢呢?

所以哪怕劉禪在諸葛亮臨終前拿諸葛亮的後人試探他,諸葛亮在那一刻一定不會因劉禪的忌憚而失望。

所以,面對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諸葛亮強撐著,回答了這個問題。

「臣家中有八百棵桑樹,足以我子孫後代吃喝用度。」

這個回答打消了劉禪心中的顧慮,諸葛亮也就此溘然長逝。

而劉禪在之後的數年中,依舊遵循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文起用忠臣,縱使後人評價他為「扶不起的阿斗」,但他的確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

後來蜀漢覆滅,劉禪投降。

他也是憑著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與其說他是痴傻,不如說他是大智若愚。


到訪人數:(5)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