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丞相-范雎 有哪些功績及故事?

圖翻拍自網路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相國。如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霸主,文種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仇,鄭國子產,使得鄭國在混亂的局面下,夾縫中得以生存,商鞅實行變法,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等等。這些人都是功勳卓著,名垂青史。然而相比秦昭王時期的范雎來說,要略遜風騷。

管仲雖然實行政治改革,發展經濟,健全軍隊,幫助齊桓公成為霸主,但是縱容小人佞臣易牙、豎刁,埋下隱患,以至於齊桓公最後餓死深宮。同時功成名就之後,晚年腐敗。更主要的是他缺乏長遠戰略計劃和宏觀構想。他成功後貪圖享樂:夫人主不惜勤勞,以成功業,亦圖一日之快意為樂耳。因此,他死後齊國迅速衰落。

文種在勾踐最困難的時期,為了復仇吳國,給勾踐獻上「伐吳九術」。可謂頗有政治能力。而且在勾踐、范蠡被扣押在吳國,越國幾乎被滅的情況下,自己獨自撐起將傾之大廈。發展經濟,訓練士卒,繁衍人口,分化吳國。最後打敗吳國,實現稱霸。然而自己最終卻沒有保住性命,還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此智慧,卻無法保全自己。

子產的優秀在於他實現了鄭國的中興。鄭國本來是春秋小霸,國家不大膽子大,誰都敢懟,屬於亂世里的「平頭哥」,可惜後來國家衰弱。子產受命於危難之間,大膽改革,為田洫、作;丘賦、鑄刑書、不毀鄉校,團結公族。實現了國家的中興局面。但也僅僅是個「維持會長」,沒能使鄭國發展壯大。

商鞅是秦國在強大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強大。商鞅的變法措施,尤其是獎勵軍功,發展經濟,為秦國蓄積了力量。但商鞅變法太過嚴苛,在改革的同時,內部有割裂的危險。因此他自己被車裂,不得善終。是主要不足。

相比以上幾位優秀的相國,范雎就優秀得多。

一是他為秦國制定了統一天下的戰略目標。他在和秦昭王的對話中,明確批評了秦國「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卻閉關十五年,不敢向東發兵擴張的錯誤做法。這說明範雎是一個有戰略構想的相國,視野更廣闊,有野心,不是滿足於眼前的一時稱霸。

二是為秦國制定了實現統一天下的方法路徑。首先他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分析了齊、韓、趙、魏、楚這些國家的內部情況和他們之間的國家關係。指出: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實行蠶食政策,一點點地吃掉靠近秦國的國家。

三是打破蘇秦的「合縱」,對敵國實行分化瓦解,一邊拉攏賄賂,一邊採取軍事行動。實行軟硬兩手。他指出,這些合縱的國家就像一群狗,只要在他們中間丟一塊骨頭,他們就會互相爭奪、撕咬。於是派唐雎兩次帶著萬斤金去賄賂,很快破壞了合縱政策。

四是加強中央集權。秦昭襄王從即位之後的近四十年間手中都沒有多少實權,整個朝政幾乎由宣太后及穰侯等外戚權利掌握著,宣太后為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封魏冉為丞相、穰侯,胞弟羋戎為華陽君,愛子嬴悝為高陵君,嬴巿為涇陽君,讓他們幫助自己處理政事。范雎推行”固干削枝”的方針,徹底削弱「四貴」的權力。加強了君權。

五是治理巴蜀,開闢後方。決定在由秦入蜀的群山峻岭中開鑿棧道。也就是褒斜道,發展了南北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千里棧道的開通,便利了秦、蜀間的往來交通。不僅穩固了後方,還極大地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意義深遠。

六是謀劃長平之戰。世人皆以為長平之戰是白起的得意之作,然不知背後的操盤手是范雎。長平之戰原本相持兩年沒有進展,范雎使用反間計,才使得趙國換將。趙國換上紙上談兵的趙括後,范雎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完成對趙國的擊殺。

七是舉賢任能,功成身退,得以善終。范雎在人生的頂峰,聽從蔡澤的遊說。舉薦蔡澤代替自己,范雎回到封地,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

從以上可以看出,范雎有格局、有胸懷(赦免曾差點害死他的須賈),有遠見。既有軍事才能,又有政治、外交才能。後來秦國一直執行他的路線,滅六國,統天下。更可貴的是不貪戀高位,功成身退,名揚千古。堪稱能臣賢相。

 


到訪人數:(38)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